生活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类似的经历:下楼总是一定先抬右脚再抬左脚、出门前需要再三确认是否关好门才放心、摆放东西如果不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方式就抓狂……
对于这些表现,很多人可能会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其实,这样并不严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可能会出现强迫性想法和/或强迫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患上了强迫症!
强迫症其实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病因涉及遗传、性格特征、神经-内分泌、不良生活事件等。患者往往明知某些强迫性的观念或行为无意义,却无法控制自己,从而对正常的生活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1.遗传:强迫症与遗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2.性格特质:如果有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完美主义,做事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固执、拘泥于细节等情况,往往患有强迫症的风险偏高。
3.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如家庭不睦、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环境变迁、亲人的突然逝世等,都可能成为强迫症发病的导火索。
1.强迫观念:主要有强迫思维、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穷思竭虑等。 2.强迫行为:常见的如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强迫洗涤等。是通过反复的动作或行为来降低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痛苦。 心理治疗中,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帮助解决问题,常用的方式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由于强迫症的发病多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具有抗抑郁效果的药物进行治疗,帮助调节脑内相关神经递质功能,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况。治疗强迫症的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