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皮肤疾病

麻风病是怎么得的?

文章来源:本站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其临床表现是以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症状和体征。 
    
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余年。
    1
、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现症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其皮肤及粘膜损害处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麻风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粘膜分泌物排出体外。 
    2
、传染方式和途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传染的途径主要是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菌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3
、易感者个体。麻风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后表现,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绝大多数人对麻风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在麻风菌侵入机体后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将麻风菌杀死而不发病,只有很少部分人对麻风菌易感。其易感程度也各有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也就造成临床上各型麻风的表现各不相同。
    
麻风病的主要症状:
    
一、皮肤症状
    
绝大多数的麻风病人都具有不同形态和数量的皮肤损害,如原发性损害的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疱疹等。及继发性损害的萎缩、瘢痕、角化、溃疡和鳞屑等。至于皮肤损害的形态、色泽、数目、大小、分布、边缘、表面情况及其演变等视机体免疫力的大小和组织反应的强弱而各异。同一个病人的病情、病期及病型的不同,皮肤损害屡有变化,然而一部分病人在同一阶段也可以部分皮肤损害或多种皮损共存。尽管麻风的皮损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很大,就形态来讲并无特异性,但局部麻木、闭汗、毛发脱落,部分患者可查到麻风菌以及特异性的组织病理改变是诊断麻风病的重要依据。
    
二、神经症状
    
麻风菌具有嗜周围神经的特性。几乎所有的麻风病人迟早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且皮肤损害与神经损害是互相关联的,少数的人可仅有神经症状而无皮肤损害称“纯神经炎麻风”。 
    1
、形态变化:包括神经粗大,神经脓疡与钙化,神经纤维化;
    2
、神经功能障碍:
  
1)浅感觉障碍。表现为温、触、痛觉障碍;
  
2)神经痛。主要见于急性反应期;
  
3)运动障碍。多出现于浅感觉障碍以后;
  
4)营养性障碍。皮肤的营养障碍,主要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干燥、粗糙、变薄或呈鱼鳞病样变,失去光泽和 弹性。毛发生长紊乱和色素异常,皲裂等。
  
5)肌肉营养障碍。主要表现大小鱼肌萎缩、骨间肌萎缩。

   

   麻风病分类:
   
麻风病根据临床、细菌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分为TT(结核样型)、B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B(中间界线类)、BL(界线类偏瘤型)、LL(瘤型)、又称麻风五级分类法。I(未定类)。是各型麻风的早期表现。

麻风病的诊断要点:

1、浅感觉障碍与闭汗。是麻风病最常见和较早期的表现,也常是患者就医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皮损部位,也可见于麻木区。
    2
、神经粗大。是麻风病的重要特征和诊断依据之一。
    3
、皮肤涂片或组织病理可查到麻风杆菌。
    4
、特异性组织病理变化。
    
根据麻风病的临床症状、感觉障碍和闭汗、神经粗大、皮肤或组织病理查到麻风菌和特异性组织病理改变等可诊断为麻风病。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