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心理疾病

门诊患者家长常见问题集(心理治疗篇)

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体:

随着民众心理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门诊预约心理治疗的来访者也越来越多。而在与来访者及其家人接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家对心理治疗存在一些困惑。下面整理部分大家经常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我从来没做过心理治疗,到底什么是心理治疗呢?

       心理治疗是在专业的治疗关系中,治疗师协助来访者发挥自身潜能解决心理困扰、获得心理成长的过程。心理治疗师负责创建安全、开放和接纳的咨询氛围,帮助来访者探索内心体验,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更有勇气面对生活挑战、做出选择。

     心理治疗不是思想教育,不能替来访者做决定,不能在一两次咨询中直接替来访者消除问题。心理治疗是通过协助来访者成长为一个更有力量的人来起效的。治疗效果依靠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共同努力,同时也会受到来访者生活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一次心理治疗正式开始之前,治疗师会与来访者签订心理治疗知情同意书,如果是未成年来访者,需监护人签名。在知情同意书上,明确规定心理治疗的原则、设置以及时间等相关问题。

 

2.心理治疗如何进行?

心理治疗有多种形式:个体治疗、家庭治疗/伴侣治疗、团体治疗和游戏治疗等,按需选择,可以同时进行。

 

(1)个体治疗:治疗师和来访者进行一对一治疗。一般使用谈话的方式。

 

(2) 家庭治疗/伴侣治疗:治疗师和一个家庭或一对伴侣工作,旨在改变家庭或伴侣关系。

 

(3) 团体治疗:治疗师与多名成员组成团体,利用团体特有的功能,促进团体成员获得心理成长与发展。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目标,如提供心理支持、培养人际交往技能等。

 

(4)游戏治疗:在个体/家庭/团体治疗中,使用游戏作为媒介来工作。沙盘游戏是其中一种。

3.有问题的是我的家人,为什么医生会问我的情况,甚至让我去做治疗呢?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为更全面了解来访者,可能会向家人或者主要养育者详细了解来访者的成长发育情况,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访者,甚至可能会有2~4次的家长访谈,而在治疗过程中,当发现有需要与家人沟通或者调整的部分,也会及时与家人沟通。

4.我很想知道我家人在治疗中说了什么,我该不该问治疗师呢?

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严格遵守知情同意书中的保密原则,即使对于来访者的至亲,如遇特殊情况需突破保密原则,会按照知情同意书的约定进行告知。

 

5. 哪些人适合做心理治疗?哪些人不适合做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适应症:人际关系问题、个人发展与成长有关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神经症、应激、某些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轻至中度的抑郁症、儿童行为障碍等。

 

不适宜做心理治疗的人群:

1)精神障碍的急性发作期;

2)重度抑郁症伴强烈自杀意念等;

以上几种问题,建议住院及药物治疗稳定后再进行心理治疗。 缺乏适当的现实检验能力、缺乏足够的求治动机,是所有心理治疗的排除标准。

 

6. 做了心理治疗是不是就不用吃药了?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不可互相替代的。药物治疗的机制是通过直接生理生化效应来实现的,而心理治疗的机制,部分是间接通过生理生化效应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心理活动的变化产生效果。因此,是否需要服药以及停药减药的问题需要咨询开药医生并严格遵守医嘱。

 

7.我想心理治疗快点起效,能不能一周做2-3次甚至更多?

        心理治疗的频率及设置可能会因为治疗师流派取向或者来访者康复情况有所不同,但是目前并没有严谨准确的研究数据表明提高心理治疗的频率可以加倍改善来访的症状,或者加快疗效,因此建议您按照与治疗师预约的治疗频率进行治疗。

 

8. 找熟人做心理治疗或者私下接触治疗师会否对我(或家人)的治疗有帮助呢?

       此问题涉及心理治疗的伦理设置问题,即多重关系问题。心理治疗是在专业的治疗关系之下进行的,因心理治疗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如果在多重关系下,治疗的专业性会受到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您把原本不想告诉家人的事情告诉了治疗师,但同时治疗师却是您家人的朋友,或者有私下接触的情况,那么您对于治疗师的信任是否会受到影响呢?因此,保持客观节制的专业关系对于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如涉及双重关系,建议您转介到其他治疗师。

9. 我觉得心理治疗对我很有帮助,我非常想要心理治疗师的私人联系方式以便我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向他/她求助,为什么不能给呢?

        这与上题一样属于伦理设置问题。心理治疗师工作状态时,角色是清晰而专业的,私下联系是在心理治疗师的非工作状态下与其联系,非工作状态的治疗师可能无法提供工作状态时的帮助,私下联系可能会给双方造成伤害。

        例如:心理治疗有保密原则,而私人关系中提供帮助,会有信息泄露的风险;多数寻求心理治疗的来访者长期缺乏和他人有效交流,容易将心理治疗师当成唯一的求助对象,这容易产生治疗依赖,不利于来访者的个人成长。

 

10. 我想给孩子/伴侣/父母预约心理治疗,应该怎么做?

        心理治疗起效的前提是来访者有改变的动力,心理治疗无法改变一个不想改变的人。在预约前,需要确保您的家人是自愿来参加治疗的。每一个人都拥有选择是否改变、如何改变的权利。没有这份对个人意志的尊重,心理治疗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您因为孩子/伴侣/父母的事情感到十分困扰,可以考虑为自己预约治疗,或许会对改善你们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有帮助。

 

11. 我小孩在A治疗师处治疗,但是我觉得B治疗师更权威、更适合孩子,我是否应该给孩子更换治疗师?

        在目前对于心理治疗的研究中,无论任何形式、任何流派的心理治疗,咨访双方的治疗关系都是起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尊重来访者本人对于治疗师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遇治疗无法进行或者治疗关系出现问题,会有相应的处理方式(如转介等)。

 

 

12. 我应该看男的治疗师还是女的治疗师?年龄大的一定比年龄小的更好吗?

        很多人会有疑问,是否与某个特定性别或年龄的治疗师做治疗会更适合。已有研究尚未发现关于治疗师性别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与治疗师的性别相比,温暖共情等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更大。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过来做治疗,有的父母希望治疗师的年龄小一些,这样跟孩子有共同语言。有的父母则希望治疗师年龄大一些,最好也有青春期的孩子,这样更有解决问题的经验。

        有不同的需求是正常合理的,选择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治疗师寻求帮助都是个人选择,没有好坏之分。

 

13.如果我换治疗师,我的治疗师会生气吗?

        大概率不会。治疗师作为专业人士,治疗是以来访者福祉最大化为宗旨的。任何想更换治疗师的决定您都可以跟您的治疗师一起探讨,想换治疗师可能是治疗方向需要调整,也可能是治疗进行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在您身上的议题。另外心理治疗是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出现不匹配的问题,也是很常见的。

 

14.心理治疗需要做多久

        人的心理成长需要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困扰程度、咨询目标、人格特质、经济状况、生活变化等都是影响因素,治疗时长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因人而异。只要来访者觉得心理治疗有帮助,有意愿继续,就可以持续进行。建议和治疗师充分讨论,再做决定。

 

15. 心理治疗到底有没有效果呢?

        研究表明,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75%以上的人能从中获益。经过15次心理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如果是自发缓解的话,大概需要2年的时间。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对比,配合心理治疗达到的疗愈效果更好。

        心理治疗是精神科治疗中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医生还会给出其他的专业处理建议: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若您还未准备好参加心理治疗,或觉得心理治疗的模式不太适合自己,建议与医生充分讨论自身情况和意愿,协商确定治疗方案。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