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阳江重性精神病患者逾1.1万

文章来源:阳江日报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9日 点击数: 字体:

图为:早8点半,市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病人在医护人员带领下做早操。

        图为:精神病患打扑克娱乐。

图为:休闲时间,精神病人在进行锻炼。

 

阳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管理人数逾1.1万,落寞背后他们有着怎样的呼唤?   

他们游走于城市街头或隐居于乡间,言行举止怪异,外表多半显得落寞,即使离人群很近很近,却很少能为自己发声,他们的世界显得如此特别和神秘,也有人避之唯恐不及。我们叫他们精神病人。据统计,目前,阳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和管理人数11074人,检出率4.57‰,全省排名第9。沉重的数据背后,是我市相关医疗设施、早期预防、救助体系等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市对精神病患者救治采取“解锁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解开铁锁容易,解开“心锁”艰难。落寞神情掩盖下,每一个轻度或重度精神病患者的内心呼唤和真正需求是什么?连日来,记者多方走访相关机构,与医护人员交流,直面精神病患者,深入了解我市精神病患者的现状和救治精神病患者的种种努力,以期社会能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关注和关爱,从而帮助他们回归并融入社会。

数 据:阳江重性精神病患者逾1.1万

市公共卫生医院是我市精神病业务和技术指导医院,也是阳江地区的省精神卫生临床培训基地。这里收治的精神病患者集中在宁心楼,白天,楼里总是很热闹。一拨拨精神病患者在门诊部各诊室间走动,他们或咨询了解,或复诊取药,或接受针灸治疗。大多数门诊病人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分别,他们不打不闹,像小孩子一样,配合着医护人员的治疗。

林慧是医院精神科主任。他说,平均每日来门诊咨询和看病的有80多人次,发病高峰期试过一天有120人次,来门诊部的,主要是一些轻症精神病人。

住院病房则是另一种情形。走进住院区病房,记者看到一名男子穿着病服正躺在床上打吊针,手脚被约束带绑住。他眼神呆滞地看着记者。护士说,这名病患刚被家属送来住院治疗,有狂躁症和暴力倾向。

据了解,市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科现有住院病人238名,大多数是重性精神病人,最高峰曾同时收治243人。在阳东县、江城区、高新区、海陵岛试验区排查发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基本上都在这家医院接受治疗。

林慧介绍,精神病人患病治疗时期分四个阶段,包括前驱期、急性期、恢复期和维持期。急性期也就是发病期,在发病早期阶段诊断、治疗,能快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恢复生活常态后一般可出院,在维持期坚持服药,有些精神病患能实现康复。

    医生说,前驱期是患病潜伏期,纵向对比来看,患者在睡眠和行为方面会有一些改变,例如待人接物反常,突然变得不愿见人,动作古怪和成绩下降等;横向对比,则跟旁人在语言、行为、饮食、性欲、态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如穿着打扮怪异、言谈不合逻辑等。

精神病人患病时间长了,尤其是经过长时间住院治疗,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会下降,甚至出现“幼稚化”的言行,这是精神病人在康复期普遍存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节奏加速,人们精神压力增大,精神疾病发病有逐渐增多趋势。据市公共卫生医院、市残联等部门联合排查统计,目前阳江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和管理人数11074人,患者检出率4.57‰,其中阳春市3935人,阳东县1863人,阳西县2164人,江城区3046人。

专家表示,精神病人年龄跨越度很大,从8岁到80岁的都有。目前重性精神疾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该病病因尚未清楚,但发病年龄组多为青年。

现 状:生活中会遭遇取笑歧视虐待

精神病患者其实是一群脑疾病的受害者,由于症状奇特,常常沦为人们取笑、歧视、凌辱甚至虐待的对象。很多精神病患者出院后,仍然得不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在工作上、社会交往中受尽歧视。

    医护人员介绍,一直以来,精神病患者群体存在一种“住院依赖”的奇怪现象,很多病患病好了仍不愿出院,他们觉得这里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

今年68岁的李×雄是一位精神病康复病人,来自阳东县大八镇,家里还有三位亲人。他回忆,年轻时曾在阳西上洋、阳春南山钨矿等地方做过矿工,那时工作很辛苦,总睡不好,慢慢地发现自己患有精神病。上世纪70年代末,他先后被送到多家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至今已在医院生活30多年。

治疗了10年以后,他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好转,经医生诊断,他已达到出院的康复水平。但他却说,已经习惯了医院的生活,在这里有医护人员照顾,睡得好,如果离开医院,怕受到刺激再次复发。平时他会主动给医院的其他病人洗饭盒、扫地、拖地,增加自己的归属感。

精神病患者的住院依赖,主要源于社会歧视以及家庭虐待。参加“解锁行动”的精神病患排查人员介绍,他们在农村一些地方排查时看到,有些病人长年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门窗全锁上铁链,一个多月没洗澡是常有的事,靠过去能闻到他们身上有一股恶臭。大家都不忍心拍照,觉得他们的生存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

今年2月,本报民生版曾报道过,城区黑桥附近的沿江路与滘桥新路交汇路口处,有一位疑似精神病人的“流浪汉”寄居电塔下10年,他衣衫褴褛,腿有残疾,手脚还被铁链锁在一铁质电线架上,家人只偶尔给他送点粥饭。

市公共卫生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刘崇欢说,2012年开始,该院和市残联等机构联合排查全市精神病患者,像这样常年被关锁或无人照顾的精神病患并不少见,尤其在乡镇地区现象较多,如海陵镇某村有一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年来一直被家人用铐链关锁在家中。市公共卫生医院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员下乡排查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将病人转到该院无偿治疗,经治疗后,逐渐好转恢复。

窘 境:专业医护人员和床位严重缺乏

我市精神病患者数量占比相对较高,但是,令人尴尬的是:精神病专科医护人员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配置却不够充分。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等文件规定,我市精神科床位配置标准应为每万人口5.64张、精神科医生每10万人口2.12人、护士与床位比不低于0.4。按此数据,我市精神科床位需要1356张,精神科医生需要51人,护士需要546人。

据介绍,目前我市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共有5家,分别是市直的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阳春市的民福精神病院、阳江农垦中心医院、岗侨医院和阳西县精神病院。5间精神病专科医院现有床位共849张,精神科医生(包括心理治疗医生)40人,护理人员63人。

目前,我市精神科床位缺口507张,医生缺口11人,护士缺口483人。阳东县、江城区、高新区和海陵岛试验区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没有配置精神科执业医师。

    作为精神科医护人员,他们深知如何调整心态化解心理疾病,懂得运用科学知识疏导患者心理障碍,但他们自身也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曾有人将在精神病院工作比喻成“与狼共舞”。市公共卫生医院梁护工说,在精神病院女护士挨打是常有的事。他们每天要面对许多具有暴力破坏倾向的患者,既要用耐心和爱心照料照顾精神病患者,也要做好患者发病突袭医护人员的防范措施。

住院区需要24小时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岗,他们每天分三个时段轮候值班,照顾病人饮食起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由于人员缺乏,每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少,事实上,他们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加班加点已成常态。除了工作,他们还要进修和学习,掌握更先进的治疗手段。

由于医生、护士缺乏,我们近两年已面向全市招收专业医护人员。不过医院的准入难度大,而且精神科工作比较辛苦,有时甚至会遭受患者的打骂,故很多医务人员不愿干这行。”谈起人才引进,市公共卫生医院党总书记谭乃章表示担忧。

关 爱:公益机构为病患提供人性化关怀

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近年来,卫生部门联合公安、残联、乡镇(社区)等部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排查、核实诊断、治疗管理工作,获得较好成效。

2010-2012年,我市投入170万元建成12间社区康复(园)机构,投入康复训练补贴超过80万元,为50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工疗、农疗、娱疗、日间托管等庇护性就业和康复服务。筹集42万元,为35名孤独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及为35名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培训服务。

十一五”期间到2012年,全市共投入116.5万元,为11450名贫困和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服药和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为51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提供资助。

医院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院每年在精神科投入300万元用于义务治疗,其中包括收容社会流浪人员,收治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人以及因困难家庭送来的精神病患者等。

    近半年来,市公共卫生医院与广东狮子会联合开展爱心医疗救助,对阳西溪头部分贫困家庭中的精神病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救助治疗,由广东狮子会为每个病人提供3600元的治疗和生活费用。下步,他们计划在江城进行相关医疗救助活动。

广东狮子会透露,他们打算和相关方面合作,组建一支由情绪稳定、康复状态较好的精神病人组成的劳动队伍,让病人在疗养期间通过做简单且没有危险性的事情,逐步参与社会工作,并通过劳动得到回报和实现社会价值,减轻医疗负担。

许多爱心人士也投身关注精神病人的行列,有人捐钱为病人添置生活必需品,有义工主动和病人沟通,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医院工作人员常自发捐钱,买些病人平时很少吃到的营养食物,如马鲛鱼等,在医院空地上搭个临时灶头煮给他们吃。

治 疗:初次发病及早治疗大多能康复

精神疾病有许多种类,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具有破坏倾向,或者变得极端退缩、懒散。而精神病病因复杂,康复需要专业护理、长期用药。如果精神病人被锁家中,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可能加重病情,进而增加家庭压力。

专家表示,当前,社会对精神病治疗仍存在一些误区。有些家属不愿带病人就诊精神科医生,只找普通医生诊治,有些家属只信中医,还有人认为看精神病会加重病人的病情。

专家建议,对于患者存在明显精神异常,如不合理想法、怪异行为,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自己反而不认为是问题、没有求助意愿,还是以看精神科医生为好,这些问题多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严重的神经症等。可采用无抽搐休克治疗仪、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差。对于容易肇事肇祸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更需要通过系统和规范的治疗缓解和控制病

情。

防治精神病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且要坚持治疗。”市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科有着20年精神病护理经验的梁护长说,初次发病,治疗一次一般会彻底康复,大部分病人可以回归社会,但如果病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一般要终生吃药。该院精神科主任林慧打比方说,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维持期需3年,而反复发作的患者要5年才能康复。

亲朋帮助和及时关爱,以及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有助于他们恢复生活常态。市区某居委会有一例患者患病10多年,经治疗好转,已结婚生小孩。现在小孩健康活泼,患者一边继续服药治疗,维持治疗效果,病情稳定,能够正常生活。他还参加了保安工作,赚钱维持家庭生活。

采访手记:爱是最好的医治良药

冯灵曾是市公共卫生医院一个平凡的精神科护士。前不久,她被评为阳江首届十大好人之一。在颁奖礼上,她说:精神病人也是人,他们没有发病时,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只是疾病有时会导致他们失去理智,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关爱。我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爱是精神病患康复的最好良药。

采访中初见精神病人时,我心里也有些害怕。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就发现其实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有人和他们握握手,说几句鼓励的话,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并向你表示善意。

一次,在病房里跟医生交谈。一位90后女患者看到我用笔记录时,便跑过来问:“你为什么要记东西,是来看望我们吗?”我微笑地和她点点头后,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表示会用心接受治疗,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姑娘真诚单纯的几句话,瞬间触动了我的内心。突然觉得,许多精神病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特别无欲无求,他们只是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平等对待,有人能帮助他们走出阴霾,以后回到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

有人会认为,精神病人如果能够不打不闹,不影响他人就不错了。事实上,精神康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疾病固然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但祛除疾病并不意味着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康复。

    精神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精神病人在心理、社会和职业能力方面恢复到病前水平,使他们全面回归社会。现有的医疗技术只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他们想要回归社会不仅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社会的重视与关爱。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