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医院文化>文娱体育

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文章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5日 点击数: 字体:

题记:我院精神三科林玮怡同志在阳江市“一学一做”征文比赛中,荣获成人组优秀奖。她在作品中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作为精神卫生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振奋人心、令人鼓舞。下文为获奖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了“责任”和“人民”。这里的责任既有对党和国家的责任,更有对人民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949年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到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 2010年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如今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的设想变成现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8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瞩目成就。而这一切都与我们不忘初心,重视对人民的发展,勇于承担责任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也日渐富裕起来,同时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以往,我们更关注于社会的经济建设,注重搞好生产,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精神健康对人的发展也同样必不可少。然而,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障碍,仅在册登记的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达480万人。由于对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存在一定的病耻感,不少患者得病后不会积极求医,部分患者在求治后未能继续坚持服药,这样导致精神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反反复复发作,给患者的家庭带来生活和精神压力,更有甚者发病后威胁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  

如果说建设一个国家是为了让的子民变得更好,那这个好里面包含的应当不只是经济上的富裕,而更应包括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无疑就是守护精神安宁的卫士。为了让更多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能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安定,精神卫生事业的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少次,派出所送来了在街道上骚扰路人的精神障碍患者,浑身脏兮兮,臭不可闻,但精神科的医护人员们忍着恶臭,为他们理发换衣,让他们恢复作为人的干净容颜和生活;多少次,家属为家里的精神病患者发病而苦不堪言,甚至萌生抛弃患者的念头,医护人员们耐心劝阻,教导他们如何落实服药,规律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多少次,精神病患者发病拒绝服药,甚至大喊大叫,对周围人拳打脚踢,依然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不畏艰难和危险,合力劝阻,避免患者自伤或伤到他人;多少次,精神病患者因病耻感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医护人员耐心劝导,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做力所能及的简单事务,逐渐回归家庭和生活……  

在不少人看来,精神科的临床工作是可怕而且危险的,那为什么我们医护人员能够做到这样呢? 我们科里大部分医生护士都是80后、90后,为什么年轻的我们选择了在这样艰苦的道路上不断奋斗呢?  

习总书记告诉我们,“年轻一代要有历史机遇感、责任感、使命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是啊,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它的感动与不平凡:当我们看到患者康复之后的愉悦表情,当患者和家属真诚地向我们表示感谢,当我们看到又一个人能回归家庭和社会,重新去寻找他/她的幸福……这种感动是无法比拟的,而帮助患者解决病情难题则是担负起岗位责任后内心自然萌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许在整个国家各行各业看起来,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许很微小,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伟大振兴,靠的正是我们每个岗位上的人不怕劳累和困难的辛勤奉献,每个人心中小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在一起,将会是推动国家继续前进的伟大力量。  

愿我们不忘初心,担负起岗位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为创造更美好和谐的生活,为国家和社会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精神三科  林玮怡)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